馬蒂斯的自畫像

2024-11-15

文章:賈斯汀佩頓/翻譯:蔡霓臻/照片:網路

馬蒂斯的自畫像-國王的哀歌說明,取自於賈斯汀佩頓所寫的主題:遲到.亮度.馬蒂斯。夜間音樂,在播放音樂的房間裡已經很晚了,我們可以從窗外的黑暗中分辨出來,這場狂歡似乎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...

國王的哀歌1952/亨利.馬蒂斯
國王的哀歌1952/亨利.馬蒂斯

在左邊,一位綠色音樂家為畫面設定了歡快的節奏,用一雙如青蛙般的手敲打著鼓,在空中彈奏出金色的音符。 與此同時,對面的舞者隨著旋律將腳尖抬起來,裙子在外面打旋,她的手臂像黑色的蝴蝶結一樣,充滿了能量。 在這幅作品(國王的哀歌 1952)的中心坐著國王,他年邁而沉重的身體穿著黑色長袍,但他的臉仍然是綠色的,充滿渴望。 他既是音樂的聆聽者,又是音樂的寫作者,用滑稽的雙手抓住並彈奏著一把不穩定的吉他。 他不僅喜悅這樣展現,而且還在持續彈奏,敦促音樂繼續彈奏。 那麼,國王的悲傷在哪裡呢? 當然是某種預知。 這些聲音和旋律的樂趣將永遠存在。 他知道他們必須停下來,他也必須停下來。 但在那之前,在這張照片的時間內,他將繼續表演。

馬蒂斯在八十出頭的時候創作了《國王的哀歌》。 儘管健康欠佳和視力衰退,但仍能在助手的幫助下進行藝術創作,他即將結束十一年前開始的"第二人生", 在作品廣闊的表面上,馬蒂斯也在收集那些激發他作為畫家靈感的事物的記憶:例如:舞蹈、音樂、女人、藍色、房間、圖案、樹葉。 他還喚起了那些曾在他生命中激起和支持他的畫作的回憶,其中包括倫勃朗的《索爾和大衛 1660》,馬蒂斯回憶起 1890 年代在巴黎看到的這幅畫——一幅音樂家的畫作分散了國王的注意力,使他擺脫困擾與焦慮。

那麼,悲傷不僅僅是一幅遲到的畫,而是一幅關於遲到的畫。 人們普遍認為,我們在年輕時最有活力,當我們的身體煥然一新時,時間就站在我們這一邊。 但在這幅畫中,馬蒂斯似乎在爭辯說,我們擁有的越少,生活就越強烈。 這部作品讓人聯想到後期思想和觀察的刺骨樂趣。 

事實上,它體現了生命結束時的活力。

同時也挑戰我們重新審視馬蒂斯過去十年的作品。 那些作品往往被描繪成睿智、冷靜、歡樂; 愛德華·賽義德 (Edward Said) 在他對晚期風格的沉思中,將馬蒂斯的最後階段描述為"和諧與決心"之一。 但國王和他在夜室裡的同伴讓我們想起了馬蒂斯的另一種品質。 這是藝術家的緊迫感和富有成效的不耐煩,他知道他必須讓時間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。